他是四川“一把手”,妻儿在动荡中被害,事后为何不追责?

1955年9月27日,共和国将帅大授衔仪式在北京中南海举行。从少将到元帅,中国人民解放军1048名军官被授予军衔,佩戴勋章。

然而,却有这样一位军官,有着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,在大大小小多次战役中击败敌人,军功赫赫,为共和国立下汗马功劳,在1048名被授予军衔的军官中,却没有他的名字。

这位没有被授予军衔的英雄人物叫李井泉,1909年出生于江西抚州。青年时期的李井泉,毕业于江西第三师范学校。虽出身贫寒,但接受过良好教育的李井泉满怀报效祖国的理想,他光荣地参军了。

1930年,仅21岁的李井泉被选去担任毛主席的秘书。李井泉年轻有为,才华横溢,精明强干,工作认真负责,深得主席的信任与依赖。在毛主席的关照下,李井泉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
抗战时期,李井泉参与指挥了多场重要战役,这也让他率领的八路军358旅在晋绥军区名声大震。在解放战争时期,他担任晋绥军区野战军政委,与司令员贺龙配合打了多场胜仗。

新中国成立后,国家急缺政治人才,经过中共中央的深思熟虑,决定派李井泉出任四川省委书记。

有着杰出军事才能的李井泉不负众望,在四川主政期间,他鞠躬尽瘁,为老百姓谋福利,做了很多有利民生的工作。

深知水利工程重要性的李井泉,主持重修都江堰工程,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。事实证明,李井泉此举不仅扩大了农田灌溉面积,还大大提高了粮食年产量。

在视察都江堰水利工程时,毛主席紧紧握住李井泉的手,激动地说:你干得很好,为四川人民立了大功!

然而,也正是因为担任四川党政“一把手”,令军功赫赫的李井泉错过了1955年的共和国将帅大授衔。

尽管错失良机,但是军功卓著的李井泉却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与认可,人们称他为“无衔上将”。这也是人们对李井泉军事才能与军事履历的肯定。

20世纪60年代,全国陷入经济困难的境况,粮食短缺,老百姓们纷纷吃不上饭。在这么困难的时候,李井泉不仅让四川的老百姓吃上饱饭,还想方设法筹措了180多亿斤粮食输送给其他困难省份。

此次事件为李井泉立下大功,但是也留下了不少“后遗症”。他殚精竭虑,压力很大,难免有点怨言。本来只是吐槽了几句,却被心怀不轨的人大作文章,诬告他别有用心。

结果可想而知,李井泉入狱,失去了人身自由。他的妻子肖里也受到牵连,被害死。最惨的还是他的儿子李明清,被活活打死了。

政局好转后,周总理十分同情李井泉,不仅亲自上门慰问他,还跟他保证要彻查,还他清白。

但是李井泉担心此事再追究下去,会有更多人受到牵连,也让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。无奈之下,李井泉对周总理说:“算了,我不追究了。”

上世纪60年代末,中共中央考虑到李井泉为共和国作出的贡献,任命他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,官至副国级。1989年,李井泉在北京逝世,享年80岁。

曾与李井泉长期共事过的四川老干部们在晚年回忆时,这样评价李井泉:承担责任,公私分明,光明磊落,表里如一。

发布于:天津市